釣魚網(wǎng) > 釣魚技巧 >四季釣魚 >夏季釣魚 >為何夏季神仙難釣午時魚

為何夏季神仙難釣午時魚

來源:釣魚123  作者:蘇群  發(fā)表時間:2015-05-08 14:01:48855

漁諺說:“神仙難釣午時魚”。據(jù)說是由于以下原因:夏季的早晚,氣溫逐漸下降,被陽光暴曬了一天的表層水迅速降溫,并且密度增大,向底層沉降;而底層水的溫度比表層水的溫度高,密度也小,會向水面上升。上下層水流進行交換后,水下形成了適宜魚類活動的富氧區(qū),魚兒活性增加,所以夏季早晚魚好釣。而正午時,陽光直射水面,表層水和底層水的溫差迅速縮小,水體的垂直水流中止,溶解氧也不會被帶到下層水域,魚兒于是在溶氧量相對高一點的中上層水域棲息,活性下降,這就是中午魚難釣的原因。

上述說法有理有據(jù),似乎無懈可擊,但“神仙難釣午時魚”的原因真是如此嗎?我曾經(jīng)帶著疑問,在中午采用浮釣的方式逐層找魚,效果并不理想。具體來說,上午10點左右,采取釣“逗”、“飛鉛”等方法還能有點兒魚獲,但10點-14點卻鮮有魚兒上鉤(鰱鳙除外)。眾所周知,魚類是趨氧趨溫的水深動物,從其趨氧習(xí)性上來看,午時的上層水域中溶氧量相對來說是最高的(緣由有三:陽光的光合作用;水表面微波產(chǎn)生的吸氧效果;水表層的密度小、分子間隙大、含氧量高),可是從其趨溫的習(xí)性來看,午時表層水溫度已經(jīng)不適合魚類棲息(漁諺說的“夏釣潭”也印證了這一點)。奇怪的是,我發(fā)現(xiàn)有很多魚兒在午時水溫較高的水體中上層活動,它們不咬鉤,又在做什么呢?

試想,若正午時分水底缺氧,魚兒上浮到溫度適宜、溶氧量相對較高的上層水域中棲息,應(yīng)該有正常的魚口才對,但事實卻恰恰相反。午時的魚兒游進深水了嗎?深水不是缺氧嗎?如果缺氧,為什么深水也能釣到大魚呢?這么說來,“午時魚難釣”就不是水底缺氧這個原因了。在比較大的水庫當(dāng)中,魚兒多數(shù)還是棲息于表層水之下的,我曾經(jīng)和釣友們用“錨”的方式釣上過魚,但釣獲的魚兒普遍活性不佳,這是否表明還有其他的原因存在呢?

作為一個溪釣老手,我認為“午時魚難釣”原因不只是魚兒趨氧這么簡單。我曾經(jīng)在中午時段經(jīng)歷過戛然而止的黑龍江茴魚魚汛,那可是水溫只有16℃的冷水溪流,而且是在溶氧量豐富的浪花中垂釣。魚兒去哪了呢?我終于不堪被問題所困,棄竿不釣,在水邊一路尋覓下去,終于在一處一拳深的水草邊找到了三五成群的茴魚。他們或倚草或倚礫石,頭不擺、尾不動,似乎沉疴難起,一時間讓我思緒萬千。還有一天中午,我在六峰湖用手竿釣鰱魚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它與黑斑狗魚的習(xí)性及其相似:水溫越高越愛咬鉤。鰱魚喜歡在高水溫中追食水體表層的浮游生物,而黑班狗魚在水溫升高時消化速度比較快,獵食更加積極。我忽然恍然大悟:魚兒在中午突然??谑菫榱讼澄?!

進入夏季以后,水體溫度整體上升。在早晚兩段時間里,水體溫度達到魚群適宜進食的溫度,魚群就會整體進食,從而出現(xiàn)咬鉤的高峰。每天上午10點以后,表層水的溫度整體上升,達到魚兒快速消化食物的上線,因而魚群游進水體上層之后昏昏欲睡(實則是在水溫幫助下消化食物)。由此可知,在夏季,魚類的生理循環(huán)周期明顯縮短,一天即可完成進食-消化-再進食-再消化兩個循環(huán),這也是夏季里魚兒生長速度較快的原因之一。

鯉科魚是溫水性魚類,相比冷水性魚類來說,他們不具有攻擊性,因而咽齒大都退化成一塊凸起的骨頭,這塊骨頭是消化道之前的一道門檻。食物被魚兒快速吸入后再被快速吐出,一吸一吐之間,魚兒就已確定了食物的軟硬程度,可口的再次被魚兒吸入口腔,不易消化的東西魚兒會置之不理。鯉科魚的腸道一般比掠食性魚類的腸道長3倍,消化道在魚腹中曲折盤旋,因而消化周期也要更長一些。一般認為,鯉科魚沒有胃,其實魚類都有胃,只不過鯉科魚的胃腸是一個整體。魚兒覓食后,消化系統(tǒng)分泌合成一種消化酶,用于消化食物。這種消化酶依靠水溫變化來調(diào)節(jié)分泌,水溫越高分泌量越大。

綜上所述,正午十分正是魚兒機體午休消化食物的時間,“神仙”自然也就“難釣午時魚”了。

相關(guān)文章
夏季釣魚魚餌要清淡香甜注意霧化 夏季釣魚的方法與技巧 夏季釣魚想要收獲好注意五技巧 夏季釣魚七技巧釣點和和時機選擇 夏季釣魚釣大魚技巧分析 夏季在有水草水域釣魚的兩種釣法
釣友評論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|免費注冊

0/140字
最新評論(共1條評論)
  • 終于搞明白了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  0